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守林护林人:接力续写绿色传奇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守林护林人——

  接力续写绿色传奇(我们的新时代)

  人民日报记者 寇江泽

  天气转暖,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三乡分场砬子沟攻坚造林地块上,前两年种下的樟子松抽出新芽,生气勃勃。“这些树苗长势很好。”时常“跑山”的第三乡分场副场长范冬冬说。

  塞罕坝林场1962年建场,一代代塞罕坝人扎根高原荒原,培育起百万亩人工林海,缔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类型,用现执行动铸就了切记使命、艰辛创业、绿色生长的塞罕坝精神。现在,80后、90后守林护林人,接过先辈手中的旌旗,用青春和热血续写塞罕坝的绿色传奇。

  攻坚造林10万亩,啃下石头山“硬骨头”

  一大早,范冬冬就最先了新一天的“跑山”,仔细查看林间有无火情隐患、护栏是否破损。他的巡山日志,记满了关于林子的种种事情,“我就是坐不住,天天不到林子里看看,心里就不扎实。”

  范冬冬是河北省石家庄人,2008年从河北农业大学结业厥后到塞罕坝。10多年来,他在这里安了家,一步步从手艺员生长为林场造林的中坚气力。

  2011年,塞罕坝启动攻坚造林。作为手艺主干,范冬冬全程介入。“为什么叫攻坚造林?是由于之前树苗容易活的地方都种上树了,攻坚工具都是难度大、土层薄、坡度陡的‘硬骨头’。有的地方土壤只有四五厘米厚,扒拉开一看,下面全是石头。”他说。

  坡陡地滑,机械无法上山,全靠人来刨坑。“一镐刨下去,震得虎口生疼,叮叮当当凿不了多一会儿,双手就得起血泡。”范冬冬说。

  坡面直栽难渡过大,范冬冬和同事们讨论后,决议换种设施——苗圃育苗乐成后,再移植上山。“苗木选择可有讲求了,要选‘矮胖子、大胡子’,也就是苗木敦实、根系蓬勃的,这样更容易成活。”范冬冬说,苗木运输时,要打包好,不能重压、日晒,还要保湿、透气。

  运苗也是一道浩劫题,只能靠骡子驮、靠人背。一株打包好的樟子松苗浇足水后,足有七八斤重,坡陡地滑,骡子扑扑腾腾爬两步,就累得呼哧带喘。范冬冬说,骡子上不去的地方,就只能靠人背。

  攻坚造林10多年,塞罕坝人在石头山上种树10万亩,成活率到达90%以上。

全国总工会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受疫情影响职工送温暖和帮扶力度

《通知》强调,各级工会要继续做好工会建档的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等不同类型困难职工家庭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巩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健全完善低收入职工致贫返困监测预警机制,对生活遇到困难的职工及时帮扶,对符合建档条件的困难职工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行使科技手段防治病虫害,保障森林资源平安

  植树造林,讲求“三分造,七分管”。林子基本成形后,后期的管护不能或缺。

  36岁的塞罕坝林场林业科副科长袁中伟,2011年大学结业厥后到塞罕坝,成为一名“森林医生”。“现在,塞罕坝的主要病虫害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蛾,我们的义务就是防治虫害,守护好林子的平安。”他说。

  “以前,病虫害是靠人工喷洒药剂防治,而且必须选择风小的时刻举行。”袁中伟说,那时,每年洒药时,他和同事们破晓3点就得起床赶往作业地块,背着30公斤重的药剂和装备,趁天亮前风小的时刻作业。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停提高,林场病虫害防治方式不停创新,直升机、无人机都派上了用场。

  直升机速率快、作业面积广,一个机次能喷洒800公斤药剂,笼罩2000亩林地,两三天就能完成林场病虫害防治义务。“一些地方树林茂密、阵势陡峭,人进不去,直升机也笼罩不到,我们就行使无人机洒药防治。”袁中伟说。

  袁中伟是塞罕坝林场首批持证上岗的无人机操作职员之一。“操作无人机,可比开车难多了。”他说,无人机在空中可不是说停就能停下来,而是不停晃动,操作时要注重风向、高度等,稍不注重就会掉下来。

  现在,塞罕坝劈头建设了物联网野外监测系统,充实行使现代科技手段,确立起人防、飞防、技防相连系的管控防治系统,极大提升了事情效率和防治效果。

  “这些年塞罕坝的林子很康健。先辈把林子交给了我们,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会守护好!”袁中伟说。

  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种引育关,森林质量提升关,林业可延续生长关……现在,塞罕坝人在继续攻坚克难。他们示意:“守护好、生长好这片林子,我们要担起继续闯关的重任。”

  范冬冬说,塞罕坝正在向最后的石头山提议攻坚。塞罕坝人的目的是,力争到2030年,林场森林笼罩率到达86%的饱和值。到那时,除了蹊径和修建物,塞罕坝所有的地方都将被绿色笼罩。

  “林场的林子多是人工林,与自然林相比质量尚有差距。”袁中伟说,林场根据近自然造林的理念,科学设置树种,云杉、樟子松等落户塞罕坝,逐渐形成针阔混交林,现在林子里灌木、花卉多了,基本形成相对稳固的森林生态系统。

  袁中伟说:“这些年飞来的候鸟越来越多了,林场已经成为候鸟迁徙的主要停歇地。”

  事情之余,范冬冬喜欢到塞罕坝展览馆观光,先辈们的事迹经常令他心潮汹涌。“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种精神、这份责任扎根在每个塞罕坝人心中。”范冬冬说。

【编辑:于晓】 ,

UZAPP开发移动app商城开发app定制开发小程序开发软件手机app开发公司原创文章,作者:开发移动APP软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zapp.com/app/38832.html